杭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七大古都之一。3000年来,古代文人给杭州增添了不少的别称与美称,丰富了杭州城市的地名文化。
别名的最早出现,约始于西晋司马彪《后汉书·郡国志》中的注释,至唐宋时,较为流行。唐代诗人或担任过杭州刺史,或游历过杭州的,在他们的诗文中,留下不少杭州的别名或美称,比如:
1、别名余杭。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进士丁仙芝,便在其《余杭醉歌赠吴山人》中写道:“十千总得余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
2、别名钱塘。比如,唐代诗人徐凝在《观浙江潮》中写:“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又白居易诗:“霅川殊冷僻,茂苑太繁雄。惟有钱塘郡,闲忙正适中。”
3、别名江上郡。唐代诗人顾非熊《送杭州姚员外》诗云:“浙江江上郡,杨柳到时春。”
4、别名钱城。吴越王钱鏐《筑塘》诗云:“为报龙神并水府,钱塘且借作钱城。”
5、别名武林。据《汉书·地理志》载“钱唐县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武林之名作为杭州的别名,约始于唐代。唐代诗人施肩吾(780-861),晚年率族渡海到澎湖列岛定居达20年之久,成为澎湖列岛开发的先驱。他在澎湖生活时,曾赋诗一首《赠友人归武林》,其辞曰:“去去程何远,悠悠思不穷,钱塘江上水,直与海潮通。”
展开全文
6、“东南第一州”之美称。这是北宋仁宗皇帝《赐梅挚出守杭州》诗中的一句话。梅挚做官做到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他年轻时曾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知杭州。宋仁宗赐诗于他,首有“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两句。梅挚到杭州后,在吴山上建堂,取名“有美堂”,由大文豪欧阳修撰记,刻石碑于堂上。
7、“地上天宫”之美称。北宋文人袁褧,南宋初年侨寓临安府(今杭州),他在自己的著作《枫窗小牍》中称赞杭州是“万物富庶,地上天宫”。
8、“地下天堂”之美称。据南宋诗人范成大《吴郡志》卷50《杂志》载:“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既是谚语,可见此话在南宋时已普遍流传在苏杭一带。后人把这句话改成“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成为中国人熟悉的谚语。
9、“天堂之城”的美称。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高度赞誉杭州为“天堂之城”。游记中称杭州的英文为“Heaven City”,此称谓有多种翻译,可译为“天堂”、“天城”或“天国”,都有极乐地方的寓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