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泽,国民党高级将领,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在1948年7月的襄樊战役中,被刘邓大军俘虏。
聂绀弩和周颍
这年的7月31日,远在香港的地下党员、作家聂绀弩,在报纸上发表了《记康泽》。这篇传记真实生动,让人们看清了康泽这一个一贯反共反人民的国民党将领、秘密特务组织首领的真面目,但是也写了他的一些复杂矛盾的地方。文章发表后受到欢迎,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人们感到奇怪,一位进步作家,怎么会为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作传呢?这还要从他俩的交往说起。
聂绀弩,湖北省京山县人,1903年生。小学毕业后,受朋友邀请,到马来西亚当过小学老师和报纸编辑。1924年回国后,考入黄埔二期,次年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比他小一岁、低一届的黄埔同学康泽成为同学。在中山大学期间,两人并无交往。1927年,因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们这些国民党学生被遣送回国。在船上,两人经过一番辩论谈话后,才开始有了交往。
返回南京后,两人又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成为同事,同住一室。康泽热衷于政治,聂绀弩醉心于文学。他们的政治观点也大为不同,不过,两人也能谈得来。
聂绀弩晚年照片
“九一八”事变后,聂绀弩发表了一些反日文章,组织了一个“文艺青年反日会”,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形势危急,他准备逃走前的两三天,康泽约他见面。原来,康泽也注意到老同学身处险境,特意提醒他一下。也许,还有暗示他逃走的意思吧。
1934年,聂绀弩从日本回到上海,后经京山老乡、黄浦同学吴奚如的介绍,秘密加入共产党。地下党领导知道他认识康泽,就让他到四川成都去找康泽,相机搞点军事情报。
不料,狡诈万分的康泽,立刻就看穿了聂绀弩此行的目的。不过,康泽并没有把事情做绝,派人悄悄把聂绀弩送出四川了事。
让一个自由散漫惯了的作家去当特工,确实不太合适。看来,当时的地下党领导,对聂绀弩这个左翼作家了解得并不太全面。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聂绀弩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到了南京。本来准备到战地演出,谁知演剧队却出现了经济危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队长马彦祥知道聂绀弩和康泽的关系,就让他去找康泽募捐,来解决目前的经济危机。
这个时候,康泽已经当上了少将,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监部缉私主任这个肥缺。他利用职权,倒卖烟土,捞了不少油水。
康泽看到聂绀弩来访,并没有打官腔,或者拒之门外。两人聊了一会儿天,在谈到民族统一阵线问题时,聂绀弩觉得总算找到了机会,借机提出让他捐款的事情。康泽一面说着“把朋友没办法”,一面在捐款册上签名。并让聂绀弩过几天到汉口去找他,有要事相告。
过了几天,他们在汉口又见面了。这回,康泽特意找了一家豪华的广东酒店,来宴请老同学。
康泽绕了一圈之后,才回到正题。原来,他想让聂绀弩为他写一篇传记,如果他成了民族英雄牺牲了的话。聂绀弩考虑了一下,答应了他的请求。
过了一段时间,聂绀弩才听说,那次他们聚会的时候,康泽可能被任命为九江警备司令。江西已经成了前线,既然上了前线,他就有随时牺牲的可能。所以,他才提出让聂绀弩为他写传记。因为事涉军事机密,他不能说得太明白。
康泽
十一年后,在襄樊战役中,康泽被解放军俘虏。聂绀弩得知消息后,想起他们当年的约定,这才写下了这篇《记康泽》的传记。
不过,在聂绀弩的笔下,康泽可不是什么民族英雄,而是战争罪犯了。
参考资料:《聂绀弩传》,《对镜检讨》。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