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问题涵盖多种肾脏疾病,当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可涉及多个系统,具体包括尿液变化、水肿、高血压等。
1、尿液变化: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肾脏出现问题,泌尿系统症状往往最为直接。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异常,如少尿或无尿,这表明肾脏的滤过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生成尿液。也可能表现为多尿,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功能下降,导致尿液生成过多。尿频、尿急、尿痛也是常见症状,多由肾脏或尿路的炎症刺激引起。此外,尿液性状改变,如血尿,肉眼可见尿液呈洗肉水色或含有血丝,这可能是肾脏的肾小球、肾小管等部位出血所致;蛋白尿则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持久不消散,是由于肾脏的滤过屏障受损,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
2、水肿:
肾脏在维持人体水钠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水钠排泄障碍,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引发水肿。水肿通常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下肢,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这是因为肾脏无法正常排出多余的水分和钠离子,使得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
3、高血压:
部分肾脏问题会引发肾性高血压。肾脏实质病变或肾血管病变等会导致肾脏分泌的肾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长期的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肾脏疾病还可能影响血液系统。例如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导致肾性贫血。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这是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影响了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肾脏功能受损后,体内毒素蓄积,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肾脏问题的常见检查方法
尿常规检查是初步筛查肾脏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尿糖、尿比重等指标,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肾脏疾病。例如蛋白尿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异常,血尿可能源于肾脏出血,白细胞增多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肾功能检查则能更直接反映肾脏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往往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明肾脏的滤过功能减退。此外,还可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贫血等血液系统异常,因为肾性贫血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检测电解质水平,如钾、钠、氯、钙、磷等,有助于判断肾脏对电解质的调节功能是否正常。